毒化物災害自主管理 業者齊反對
毒性化學物質災害層出不窮,為減少毒災發生,環保署擬規定自108年起由業者自籌應變處理費用,並自主永續管理。這項構想上午遭到化學、化工業者強烈反對,業者表示,既已繳了稅,政府就應提供安整的救災支援,如果把應變處費用全推給業者,業者無力負擔,且會質疑「我們繳稅有什麼用?」
我國毒災應變體系,現在由政府花錢委由民間成立毒災應變隊負責,但合約到期後就由其他專業機構繼續承接業務,新團隊接辦後設立毒災應變小組時,需重新熟悉各業作業與檢測各項設備。因民間人員流動性大,多名立委因此建議,研究改由地方政府防災公部門人員擔任的可能性。
環保署毒管處研議後,擬從今年起到107年間,加強運作業者安全自主管理,強化救災人員專業、應變訓練及設施,108年起,則由業者自籌應變處理經費自主永續經營,並建立以民間為主,政府為輔的事故應變體系。
不過該項構想,上午在環保署召開的「建置化學物質事故災害緊急應變體系」公聽會上,遭到多家化學、化工業者強烈反彈。業者表示,六輕內的台塑、長春等大型企業,雖已將風險管理納入整體營運管理模式,但變能力仍集中在廠區內,廠區外如運輸、供應商等合作夥伴,應變能力則強弱不一。
此外,多家中小企業者表示,國內有98%的工廠都是中小型業者,應變能力不足,災害發生時,仍需倚賴地方應變隊及當地消防單位。針對業者反彈,環保署官員表示,會把業者意見納入未來施政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