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振造影、斷層掃描診斷 美國年耗10億
廣泛利用磁振造影(MRI)及斷層掃描(CT)協助偏頭痛診斷,恐浪費醫療資源。最新研究指出,美國每年在腦部斷層掃描或磁振造影的醫療支出高達10億美元,但99%都非屬必要。台灣醫改會研發組長朱顯光表示,民眾看診時應提供醫師完整病史及用藥史,以便醫師掌握有限門診時間做出診斷,避免大量依賴高階儀器協助診療。
磁振造影及斷層掃描,都是常用於檢查大腦組織及顱內血管結構變化的高階儀器,可協助診斷腦瘤、早期中風、動脈瘤、動靜脈畸形、動脈剝離等嚴重腦部疾病;斷層掃描收費通常較磁振造影便宜,但受檢者需暴露於放射線,部分檢查則需施打透過腎臟代謝的顯影劑,因此患者適用與否,主要由醫師判斷。
【美國浪費情形嚴重】
美國密西根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內科醫學》的研究,統計2007至2010年間逾5千1百萬名偏頭痛患者就醫紀錄後發現,有八分之一患者被開立斷層掃描或磁振造影診斷,但其中只有1至3%能診斷出腦部血管異常問題,與正常人接受高階儀器診斷後篩出重症的比例相同,代表高階儀器並無法提高偏頭痛患者罹患重症的檢出率,因此大量使用高階儀器實無必要。
朱顯光指出,引發偏頭痛原因極多,在有限的門診時間內實難釐清,通常若止痛藥失效,醫師往往會選擇開立磁振造影或斷層掃描協助診斷病因;「這個問題不能怪醫師,而是民眾看診前也應該『做功課』,」朱顯光解釋,民眾可詳細記錄偏頭痛發作的頻率或程度,並主動告知醫師高血壓或中風等病史,以及曾經或正在服用的藥物種類,都有助提升門診效率,相對減少高階儀器使用。
【診斷不應依賴儀器】
密西根大學神經科學助理教授布萊恩克拉漢接受「每日醫學」網站訪問時表示,美國使用高階儀器氾濫的原因在於,民眾常提出接受高階診斷的要求,醫師一方面為安撫患者,更藉此確認「未罹患」動脈瘤或腦癌等重症;朱顯光認為,台灣醫病關係不若美國緊張,類似「防衛性醫療」的狀況並不普遍,只要醫病雙方都建立不應過度依賴儀器的觀念,可有效避免浪費資源情形發生。
朱顯光強調,國外醫學會或政府單位,都會特別針對新式醫療設備及診斷方式,提出建議指南或臨床實證供民眾參考,國內相對缺乏類似資訊,許多民眾都是透過「打聽」或媒體報導得知,相對增加錯誤觀念的產生。他表示,舉凡新儀器或療法,申請者勢必提供實證交由衛福部審核,因此衛福部若能整合資訊並公布相關效能、侷限、副作用、適用性等資訊,對民眾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