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新儀器磁振暨正子掃描同步整合型系統 揪0.1公分腫瘤
磁振掃描(MRI)的磁場和正子造影(PET)的晶體,兩者是絕對的衝突且互相干擾,在過去是不可能共存於同一檢查室。然而隨著科技進步,現已可以將MRI和PET整合於同一機檯,單次全身掃描,即可同時完成磁振掃描及正子造影的檢查。台大醫院11日舉行影像醫學新紀元成果發表會,MRI和PET結合,除了提高診斷和治療規劃的準確性外,也大幅提升檢查舒適度,朝「精確醫學」邁進。
影像醫學部施庭芳主任表示,PET目前應用廣泛,包括癌症偵測及分期、腦部病變的評估;MRI則是臨床上實用的高階影像檢查,可應用於全身各器官,其優勢在於零輻射線以及良好的組織造影。磁振暨正子掃描同步整合型系統Biograph mMR(MR-PET),利用最新的技術,克服了傳統正子造影偵測器無法在磁振造影的高磁場環境運作的限制,使得過去的「不可能」變為「可行」,成功的將兩者結合於同一機檯,可以同步採集兩種不同的訊號,同時完成兩項檢查。
以癌症患者為例,病患位於同一個檢查台上,即可同時完成磁振掃描及正子造影的檢查。結合此兩項檢查的優點,不但可評估原發的腫瘤部位,也可以評估是否有臨近組織侵犯,以及是否有全身其他部位的轉移。藉由同步掃描,可以更準確地結合兩項檢查的資訊,在結構微妙的人體,即使是數秒的差異,也可能造成訊號收集的誤差。因此,相對於分別進行磁振掃描和正子造影檢查,同步掃描在診斷和治療規劃將具備更高的準確性。同時,卓越的圖像品質能提供更多隨時間變化的醫療資訊。
施庭芳說,更重要的,磁振暨正子同步掃描的新技術,可以大幅降低該檢查的輻射劑量。以臺大醫院的經驗而言,新儀器的輻射劑量,在此新型同步整合的儀器上,可降低至原有劑量的三分之ㄧ或更低。如果以日常生活的輻射暴露劑量作為比喻,它只須略高於背景值的劑量;或是臺灣到美國兩趟來回飛行所增加的輻射劑量相近。在醫學影像的檢查中,大幅提高了安全性及可接受度。
這項創新系統,在臺大醫院及國際的臨床經驗上,在腫瘤醫學展現重要的臨床價值,提供病患更準確的診斷及更精密的治療指引;對於病患的治療成功,可預期的將有大幅的提升。此外,它對於神經退化性疾病及心血管的領域,亦提供重大的臨床價值;而且對學術研究的發展,也將提供重要的平台,因此,臺大醫院特訂於5月2日及3日分別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及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學術研討會。
回首近一百年來的醫療進展,影像醫學絕對是進步最快的學門之一,而且仍在不斷地加速進步中。磁振暨正子同步掃描儀是未來的影像醫學趨勢,這項突破性進展,將引領未來5至10年的影像醫學創新與研發。回首40年前,有許多星際宇宙的科幻片,當時經常出現一部簡單快速的掃描器,就可以很快判斷出受檢者的許多數據。 40年後的今天,磁振正子同步掃描,終於將科幻片在現實生活中實體化。
這項技術可以提供一次掃描的「全方位完整數據」 (One Scan for All),同時提供解剖學、生理性、功能性、代謝性、分子性及精密性的各種數據訊息。同時,也將提供「一次到位」(One-Stop )全方位的診斷;預期將徹底的改變目前影像醫學診療的模式,減少多次的不同檢查,讓病患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舒適的方式,完成所有評估,它將可為人們帶來最大的福祉,也將成為醫學界的新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