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裂變研究實驗成功 為無污染能邁重要一步
核能可以提供充足能源,但安全及污染問題,始終令人憂慮。最近科學研究就有新突破,一段動畫中紅色的線是一些激光,把多束激光聚集在一起,造出人工太陽,產生核聚變,首次做到能量有盈餘,為沒有污染的終極核能邁出重要一步。
在加州這間國家實驗室,近五年來,重覆又重覆這個實驗。一百九十二道多次同步調整的強力激光,全部射向同一點,為一個細小的燃料罐點火,目的是在燃料罐內,製造達太陽級數的超高溫,引發核聚變。
日復日,年復年,終於成功了。不只發生了核聚變,更重要是產生的能量,超過以激光點火,所投入的能量,首次錄得能量盈餘,為未來核聚變應用帶來曙光。
現時所有核能發電,原理不是核聚變,而是核裂變。即是把大原子核打散產生能量,但核聚變的做法剛好相反,把小原子核融合成較大的原子核,原理不同,但一樣釋放巨大能量。
太陽就是靠核聚變製造能量,早在數十年前,科學界已研究有否可能在地球上,創造小規模的人工太陽,以核聚變發電,當然它的溫度門檻,遠比一般核能高。成功的話,意義深遠。首先核聚變的燃料唾手可得,即使是水,甚至海水都可以當作燃料。一個浴缸的水產生的電力,足以讓一個人用一年。
另外,核聚變雖也產生核廢料,但核廢料的半衰期極短,即使有核洩漏,影響範圍最多一公里。
以核聚變產生能源,最大難度在於反應開始後,燃料形態難以保持穩定。而現在,起碼在點火一刻可以維持,已算是一大突破,但要做到好像一般核能般,令人工太陽保持核聚變的連鎖反應,將是一個遙遠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