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產品應先考量SPF及PA
太陽光中的紫外線(UV, Ultraviolet)由短波至長波可分為UVC、UVB及UVA三種。
UVC大部分可被大氣層中的臭氧層吸收,對人體影響甚小。
UVB主要會傷害皮膚表層,在短時間內讓皮膚產生紅斑、水泡等急性曬傷現象。
UVA 穿透力最強,不但可以穿透蔽日雲層、普通窗戶玻璃,更可透過皮膚表皮達到真皮層,在短時間內導致皮膚變黑,並破壞真皮中的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是導致肌膚光老化的主因。
防曬係數「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是評估產品預防肌膚曬紅的能力,也就是反映產品對於「UVB」的防護效果,而產品常標示的「PA(Protection grade for UVA)」,則是透過評估產品預防肌膚變黑的能力,反映產品對於「UVA」的防護功用。
理論上防曬產品的PA「+」號越多,使用後可使皮膚在更高劑量的紫外線照射下才會變黑,但是由於產品實際防曬效果會因個人膚質、使用方法、使用量、曝曬時間、天氣狀況等各種因素不同而有差異,因此應將「+」號數目視為參考值,而不是防曬效果的絕對保證。
民眾選用防曬產品時,應優先考量同時標示有SPF及PA的產品,日常生活下SPF15及PA+ 的產品應已足夠所需,而在紫外線較強烈的地方活動,或皮膚對紫外線特別敏感時,則可依狀況輕重選用更高係數及更多PA「+」號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