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對話楊振寧 「來生要學物理」
一場「科學與文學的對話」15日在北京大學舉行,楊振寧、莫言兩位不同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在北大與年輕人聊「科學與文學」、「天才」、「中國夢」。京華時報報導,莫言稱文學的評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笑言:「假如有來生,我要去學物理,研究天文學。 」
兩大師會北大學子
當天撒貝寧和學者范曾擔任主持人。楊振寧回憶當初去瑞典斯德哥爾摩領獎時,站在領獎台上的感受跟英國人有很大不同。他問莫言是否也有同樣的感覺,莫言說:「我不單跟英國人的感受不一樣,我想跟任何人都是不一樣的。」
莫言透露,領獎時他抽離出來成為一個觀察者。范曾問莫言當時在觀察什麼,莫言笑說:「看國王,看王后,還看國王身後的兩個女兒。」引來現場觀眾的笑聲。
問及科學與文學的不同,楊振寧認為,科學是猜想,而文學是幻想,「很多的科學發現都是由一個猜想引起的,而文學創作則需要根據對客觀事物的幻想」。
莫言認為,科學和文學也是有一定聯繫的,他花了很長的時間講「聊齋誌異」中的「雷曹」故事。報導指出,莫言說,自己獲諾貝爾文學獎後,有人說他是「文曲星」下凡,他希望大家要破除「封建迷信」。
談到天才話題時,莫言稱研究物理學的楊振寧才稱得上天才,因為物理學的評定很容易,「如果你覺得我不對,直接舉出一個反例就可以,而文學的評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他說:「所以我覺得獲諾貝爾文學獎很虛心,如果我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我會很牛氣。如有來生,我要去學物理,研究天文學。」
「中國夢」是最近的熱詞,據報導,當范曾問兩個人對「中國夢」的理解時,楊振寧認為,中國近代遭受很多悲慘的歷史,使得變富強的願望更加迫切,「我們現在有數不清的有能力的年輕人,對自己的前途有更清醒的認識,我對中國的未來是充滿樂觀的」。
莫言的回答則簡潔得多,他說:「最近我看到一個報導,說美國招募去火星的志願者,中國人報名的最多。我覺得這也反映了當下中國人的夢想吧——飛到天上去!」
莫咳嗽被當有話說
訪談最後,有學生問楊振寧、莫言和范曾對青年人有何忠告,三個人都不願意先開口。撒貝寧問莫言:「莫言老師,我看您嘴動了一下,是不是有話要說?」莫言趕忙解釋:「我剛才是想咳嗽,但又忍住了。」如此坦誠的解釋立刻把現場觀眾逗樂了,有觀眾小聲說:「這個老頭兒,太可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