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紅火蟻叮咬 嚴重造成過敏性休克 Red Imported Fire Ant (RIFA)
火蟻原產南美洲,於1940年入侵美國,其行動非常迅速,10秒內能移動6英尺,美國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人被它們蟄傷,甚至還有不少火蟻咬死人事件。火蟻可分為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及黑火蟻(Solenopsis richteri),入侵台灣的是紅火蟻,其大小約為0.3-0.6公分,與一般房間及室外所見的螞蟻大小相似,讓民眾不易察覺因而增加其危險性。火蟻 (Fire ant)名稱的由來是因被其叮咬後會有如火灼傷般的疼痛感而來。
火蟻的繁殖力驚人,喜歡築蟻丘在充滿陽光的地方,如農田、有庭園的住宅區、高爾夫球場等,如此與人接觸的機率也大為增加,也產生了許多公共衛生安全的問題。因為當蟻丘不小心被人破壞時,火蟻會傾巢成群出來攻擊破壞者,尤其是人類的下肢皮膚。火蟻攻擊的方式是用其有力的下巴啃咬人的皮膚,然後彎曲身體以其腹部的毒針注射毒液到人的皮膚下。與其他有毒的昆虫不一樣的是,其毒液不含毒蛋白的過敏原,卻含類鹼性毒素,叫做piperadines。此毒素有局部組織壞死及溶血的毒性,因此遭火蟻攻擊者僅少數會發生致命過敏性休克發生(約有1%)。1998年針對南卡羅來納州所做的調查報告指出,該州在當年共有33,000人因被蟻叮咬而需要就醫,其中有15%會產生局部嚴重的過敏反應,2%會產生有嚴重系統性反應而造成過敏性休克,而當年便有2件受火蟻直接叮咬而死亡案例。
遭火蟻叮咬後的症狀:
入侵紅火蟻攻擊人類時,系由工蟻以大顎緊咬著皮膚,且利用其螫針連續針刺7至8次,毒囊中大量的毒液注入皮膚,而立即引發劇烈的灼熱感,此種灼熱與癢的感覺將持續1小時以上,4小時後被螫處形成白色膿泡,大部分的人10天左右便可復原,但通常會留下一些疤痕。若膿泡破掉,則常常容易引起細菌的二次性感染進而轉變為蜂窩組織炎及敗血症;一些具過敏體質的人,在遭入侵紅火蟻的叮咬後可能產生過敏性的休克反應,嚴重者甚至死亡。其中幼兒及動作遲緩的老人是高危險群。
遭火蟻叮咬後的基本處理步驟:
* 火蟻叮咬後的治療,可以先將被叮咬的部分進行冰敷的處理,並以肥皂與清水清洗被叮咬的患部。
* 一般可以使用含類固醇的外敷藥膏或是口服抗組織胺藥劑來緩解搔癢與腫脹的症狀,但儘量於醫生診斷指示下使用上述藥劑。
* 被叮咬後應儘量避免傷口的二次性感染,與一般水泡處理方式不同,需避免將膿泡弄破。
* 在被火蟻叮咬後有較特殊的生理反應須與醫生聯繫,並向醫生詳述是被火蟻所叮咬後的症狀。
* 部分人會對螞蟻叮咬有較劇烈反應,如全身性搔癢、蕁麻疹、臉部躁紅腫脹、呼吸困難、胸痛、心跳加快等症狀時,必須儘快找專業皮膚科或過敏專科醫師就診。
* 若是本身患有過敏病史的人被火蟻叮咬,需緊急求助於過敏症的專科醫師。
另外,火蟻毒素是沒有解毒劑的,主要以症狀治療為主,可局部給予抗組織胺、類固醇、冰敷等。感染則投予抗生素,過敏性休克則給予腎上腺素等藥物。
避免遭火蟻叮咬之方式:
由於紅火蟻會保護巢穴,一旦踏到紅火蟻的蟻巢,火蟻會傾巢而出攻擊敵人,在野外發現蟻巢時,不要去干擾它。在庭院或其他戶外區域可以使用含有合成除蟲菊或其他有效成份的噴霧劑(如拜貢、威滅等),延牆腳或螞蟻行走的路線噴灑,在門框或窗框定期噴灑一條防護帶,讓螞蟻進不去室內。在居家防疫方面,如屋外有草皮就要注意防範紅火蟻入侵,在屋內長期使用滅蟻餌劑(如蟻愛呷、威滅等)誘殺,記得每幾個月要更換一次
民眾若有其他問題,亦可洽0800095590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驗局專線諮詢。
資料來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驗局網站http://www.ebio2.com/ant/index.php
行政院衛生署網站http://www.doh.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