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造林 無助緩解暖化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京都議定書,依據森林是二氧化碳「吸存庫」,其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理論,鼓勵種樹造林。不過,十九日最新發表的研究卻指出,將耕地或邊際農地改種樹木的計畫,幾乎無助於改善本世紀的全球暖化問題。若在高緯度地區造林,更有可能引發暖化。
究其原因,部份可能是森林需耗費數十年才能成熟,而二氧化碳是持久性分子,能潛在於大氣中達數世紀之久。此外,縱使森林吸收溫室氣體,但因顏色較農地深,吸收的太陽熱能也較多,在高緯度地區或將導致「淨暖化」(net warming)。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艾羅拉與聖方濟沙勿略大學的蒙特內哥羅設定二○一一年至六○年造林達五十年以上的五種假設,並利用程式CanESM1模擬地球表面溫度若與一八五○年相較,至二一○○年上升達攝氏三度時,對土地、海洋與空氣的衝擊。
根據這份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期刊報導,縱使全球所有農地都種樹,在二○八一至二一○○年間,地球僅降溫攝氏○.四五度。若全球五十%農地造林,則降溫效果更小,僅攝氏○.二五。這兩種假設都不切實際,因為需要農地生產糧食。
另外三種假設發現,在熱帶地區造林的「避免暖化」成效,三倍於溫帶與寒帶地區。研究指出,造林確實在經濟上與生態體系上有其益處。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21/today-int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