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業者自清程序恐有漏洞/主動送驗 慎防假樣本騙證明
衛生署要求食品業者主動送檢自清,取得檢驗證明後商品便可重新上架,但專家提醒,此程序恐存在漏洞,需慎防不肖業者以新生產或掉包的假樣本送驗,騙取合格檢驗證明,呼籲民間檢驗機構協同加強把關,政府事後仍需抽檢,並對作假業者從重處罰,追究法律責任。
食管局︰第二層會抽驗把關
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表示,除原料業者自主送驗,廠商也要確認複驗,政府會在第二層進一步把關抽驗,只有分工合作,才能迅速還給消費者信心。
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表示,這次污染影響層面太大,政府不可能逐一檢驗,只能靠業者主動送驗,此為不得已的權宜之計,但若業者特製樣本去騙取檢驗證明,「老實說,照目前這個程序,政府還是抓不到」。
凌永健呼籲民間檢驗單位協助把關,不能草率收樣,務必注意產品批號、生產與有效日期是否不合理,並拍照存證;亦應留意樣本是否遭破壞、開封,以防業者事先掉包。日後若有業者商品中被抽驗出塑化劑,政府應追究是否曾騙取檢驗證明,若屬實就罪加一等,要負起法律責任。
SGS食品服務部經理陳冠宏表示,週一起該公司將動員六台LC-MSMS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接受外界委託的食品塑化劑檢驗,每日約可進行兩、三百件檢驗,並接受特急件檢驗,最快在送件的當天或隔天,檢驗報告即可出爐。之後檢驗能量將逐步增加到每日五、六百件,一次便可檢驗有無DEHP、DINP等六種常見塑化劑,估計一週約最多可進行三千件樣本的檢驗。
陳冠宏指出,單一樣本檢驗約需要五個工作天,每件樣本收費約三千元,但急件或特急件費用需加成,目前開放給急需檢驗證明的業者,一般民眾建議使用衛生局免費檢驗服務。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y/29/today-fo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