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脊髓變性病,多在青年期起病,起病隱襲,進展緩慢,臨床表現為特徵性的節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一)腦脊液:一般均正常。如空洞較大導致脊腔部分梗阻,腦脊液蛋白含量可增高;
(二)X線檢查可見;
①脊柱側彎;
②頸枕區畸形;
③夏科關節。
(三)脊髓CT掃描;
在脊髓的病變水平可顯示高密度空洞影像。
(四)脊髓MRI。
本檢查優於CT掃描,是目前診斷本病最準確的方法。
【治療】
本病進展緩慢,尚有部分病例有數年靜止期,如臨床症狀較輕,可行保守治療,即採用一般支持療法,如B族維生素及其他神經營養藥物的應用,防止外傷、燙傷等。並進行理療、體療,防止或延遲關節攣縮及肌肉萎縮。並可應用深部X線及放射性同位素碘療法,但療效不肯定。如空洞較大,有椎管阻塞,症狀較重可行手術治療。採用脊髓空洞-蛛網膜下腔分流術,空洞-腹膜腔分流術,或終絲移行切斷術。如合併有寰枕部畸形者作後顱窩減壓術。
以上藥物的劑量及用法,須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