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直立位時胃的大彎抵達盆腔,而小彎弧線的最低點降至髂脊連線以下的位置,常是內臟下垂的一部分。
病因和發病機理
胃下垂有先天性或後天性的。先天性胃下垂常是內臟全部下垂的一個組成部分。腹腔臟器維持其正常位置主要依靠以下三個因素:①橫膈的位置以及膈肌的正常活動力;②腹內壓的維持,特別是腹肌力量和腹壁脂肪層厚度的作用;③鄰接臟器有關韌帶的固定作用。胃的兩端,即賁門和幽門是相對固定的。此外,胃大、小彎側的胃結腸韌帶、胃脾韌帶、肝胃韌帶對胃體也起一定的固定作用。但是,正常胃體可在一定的範圍內向上下左右或前後方移動。如膈肌懸吊力不足,支持腹內臟器的韌帶鬆弛,腹內壓降低,則胃的動度增大而發生下垂。胃壁具有張力和蠕動兩種運動性能,胃壁本身的弛緩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按照胃壁的張力情況可將胃分為四個類型,即高張力、正常張力、低張力和無張力型。在正常胃張力型,幽門位於劍突和臍連線的中點,胃張力低下和無張力的極易發生胃下垂。胃下垂常見於瘦長體型的女型、經產婦、多次腹部手術而伴腹肌張力消失者,尤多見於消耗性疾病和進行性消瘦者,這些都是繼發胃下垂的先天性因素。
臨床表現
輕度下垂者可無症狀。明顯下垂者可伴有胃腸動力低下和分泌功能紊亂的表現,如上腹部不適、易飽脹、厭食、噁心、噯氣及便秘等。上腹部不適多於餐後、長期站立和勞累後加重。有時感深部隱痛,可能和腸系膜受牽拉有關。下垂的胃排空常較緩慢,故會出現胃瀦留和繼發性胃炎的症狀。可出現眩暈、心悸 、站立性低血壓和昏厥等症狀。體檢可見肋下角小於90°,多為瘦長體型。站立時上腹部可捫及明顯的腹主動脈搏動。胃排空延緩時還可測得振水聲。上腹部壓痛點可因不同體位而變動。常可同時發現腎、肝和結腸等其他內臟下垂。
診斷
胃下垂的診斷主要依靠X線檢查。進鋇餐後可見胃呈魚鉤形,張力減退,其上端細長,而下端則顯著膨大,胃小彎弧線的最低點在髂脊連線以下。胃排空緩慢,可伴有鋇劑滯留現象。
治療
胃固定術的效果不佳,如折迭縫合以縮短胃的小網膜,或將肝圓韌帶穿過胃肌層而懸吊固定在前腹壁上,現多已廢棄不用。主要採用內科對症治療。少食多餐,食後平臥片刻,保證每日攝入足夠的熱量和營養品。加強腹部肌肉的鍛煉,以增強腹肌張力。也可試用氣功和太極拳療法。症狀明顯者,可放置胃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