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
白塞病是一種以細小血管炎為基本病變,以粘膜潰瘍為臨床特徵的慢性進行性全身性疾病,其典型表現為眼、口、生殖器三聯症,白塞病在亞洲國家發病率高,我國較常見,青壯年多發,男性較女性患者病情嚴重。
發病機理:病因和發病機理目前不清,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遺傳,在高發區,患者體表型為HLA-B5以及其亞型HLA-B51的陽性率比正常人高6倍。
2、感染,與病毒,溶血性鏈球菌及結核等感染可能有關。
3、免疫失調,受累血管壁有IgM、C3補體成分沈著,有迴圈免疫複合物升高,血清可有抗人粘膜抗體,提示本病與免疫失調有關。
病變以侵蝕小動脈、小靜脈及微血管為主,病損的血管和周圍組織中可見到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血管壁壞死、擴張、破裂,腔內血栓形成或纖維增生造成管腔狹窄,病變可累及全身血管。
臨床症狀:
1、口腔潰瘍,週期性反復發作,每次持續1-2周自行癒合。
2、陰部潰瘍,見於陰囊、陰莖、外陰、陰道粘膜、宮頸、肛周等。男性疼痛明顯。
3、眼,多在口腔潰瘍出現數年後發生眼病,典型表現為雙側的前後葡萄膜炎、前房積膿、視網膜血管炎、視神經炎等。
4、皮膚,多見皮疹,依次為位於雙下肢的結節性紅斑、毛囊炎,位於面部的痤瘡樣皮疹及膿性丘疹,針刺試驗陽性對白塞病診斷有特異性。
5、關節炎、非對稱性大關節炎,可有紅腫熱痛。
6、系統表現,中樞神經受累提示病情嚴重。可出現腦膜腦炎、偏癱、顱壓增高、或椎體束、小腦腦幹、脊髓、腦神經等受損症狀,治療不及時死亡率高,全消化道均可發生潰瘍,以回盲部多見,嚴重者穿孔、出血,少數病人可出現大血管炎,引起血栓或血管病、心內膜炎、心包炎等,肺腎有時也可累及。
診 斷:1991年國際協作組白塞病診斷標準:
一、必要條件,復發性口腔潰瘍,一年內至少3次口瘡樣或泡疹樣潰瘍。
二、加上以下四條件中的兩條:
1、復發性生殖器潰瘍、目前或病史中觀察到潰瘍或瘢痕。
2、眼損傷,前後葡萄膜炎、或用裂隙燈查到玻璃體有細胞,或視網膜血管炎。
3、皮膚損傷、結節紅斑或假毛囊炎,或膿性丘疹,或痤瘡樣結節(非青春發育期,非激素服用者)。
4、針刺試驗陽性(由醫生在24-48小時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