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性腹膜炎
結核性腹膜炎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彌漫性腹膜感染。以兒童、青壯年多見。女略多於男,為1.2~2.0∶1。
臨床表現
結核性腹膜炎的臨床表現隨原發病灶、感染途徑、病理類型及機體反應性的不同而異,本病的起病緩急不一。多數起病較緩,但急性發病者亦為數不鮮。起病時,主要症狀為倦怠,發熱、腹脹和腹痛,亦有畏寒、高熱驟然起病者。輕型病例開始呈隱襲狀態。
一、全身表現 發熱與盜汗最為常見,約占67-95%,熱型以低熱與中等熱居多,約三分之一患者呈馳張熱,滲出型、乾酪型病例或合併有嚴重的腹外結核的患者可呈稽留熱,盜汗嚴重, 後期有貧血、消瘦、浮腫、舌炎、口角炎及維生素A缺乏症等營養不良的表現。在育齡婦女中,停經不育者較常見。
二、腹痛 約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痛,多為持續性隱痛或鈍痛,疼痛多位於臍周、下腹、有時在全腹部。當患者出現急腹症時,應考慮是否因腸系膜淋巴結或腹腔其他結核乾酪樣壞死病灶潰破後,引起的急性腹膜炎,也可由腸結核急性腸穿孔等原因所致。
三、腹脹與腹水 多數患者有腹脹感,可因結核病中毒症狀或腹膜炎伴有的腸功能紊亂引起。約有三分之一患者可出現腹水,以小量、中等量為多見。腹水量超出1000ml時可發現移動性濁音。少量腹水需借助B超檢查。
四、腹壁柔韌感 柔韌感是由於腹膜受到輕度刺激或慢性炎症所造成的,可見於本病的各型,但一般認為是粘連型結核性腹膜炎的臨床特徵。絕大多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壓痛,一般較輕微,少數壓痛明顯並有反跳痛,後者多見於乾酪型。
五、腹部腫塊 粘連型及乾酪型患者的腹部常可觸及腫塊,多位於中下腹部。腫塊多由增厚的大網膜、腫大的腸系膜淋巴結、粘連成團的腸曲或乾酪樣壞死膿性物積聚而成,其大小不一,邊緣不齊,有時呈橫形塊狀物或有結節感,多有輕微觸痛。
六、其他 部分患者可出現腹瀉,通常是由於腹膜炎症刺激所致,也可因腸曲間瘺管形成所引起。一般每日3-4次。粘連型患者,便秘較為常見,有時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肝腫大並不少見,可由營養不良所致脂肪肝或肝結核引起。如併發腸梗阻時,可見蠕動波,腸鳴音亢強。
治療
治療原則及藥物可參照肺結核,但仍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抗結核藥對本病的療效略低於腸結核。因此用藥及療程應予加強或適當延長。一般以鏈黴素、異菸肼及利福定聯合應用為佳,也可另加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病情控制後,可改為異菸肼與利福定或異菸肼口服加鏈黴素每週2次,療程應在12個月以上。
二、對腹水型患者,在放腹水後,於腹腔內注入鏈黴素、醋酸可的松等藥物,每週一次,可以加速腹水吸收並減少粘連。
三、對血行播散或結核毒血症嚴重的患者,在應用有效的抗結核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亦可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以減輕中毒症狀,防止腸粘連及腸梗阻發生。
四、鑒於本病常繼發於體內其他結核病,多數患者已接受過抗結核藥物治療,因此,對這類患者,應選擇以往未用或少用的藥物,制訂聯合用藥方案。
五、在併發腸梗阻、腸穿孔、化膿性腹膜炎時,可行手術治療。與腹內腫瘤鑒別確有困難時,可行剖腹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