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您對以下影片也有興趣!!!
Column chromatography 圓柱層析法、柱色譜法
圓柱層析法(Column chromatography,又稱為柱層析、柱色譜法),在化學中是最為常用的用來從混合物中分離出純凈物的分離方法,它可以分離尺度跨越毫克到公斤。圓柱層析法的主要優點是相對的低成本和可處理的固定相,可以避免重複利用的交叉污染和固定相的分解。
固定相裝於柱內,流動相為液體,樣品沿豎直方向由上而下移動而達到分離的色譜法。它既區別於用於分離分析的GC和HPLC法,也區別於樣品在平面形固定相內移動的紙層析和薄層色譜法。本法主要用於分離,有時也起到濃縮富集作用。在環境分析測試中,本法廣泛用於樣品的前處理,如在水和氣溶膠的有機污染分析中,將萃取液轉移到層析柱內,而後用環己烷洗脫烷烴部分,用苯洗脫多環芳烴類污染物,用乙醇洗脫極性組分;在土壤分析中,用氧化鋁柱捕集分離稀土元素釷、鉈等。
吸附柱色譜通常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積很大經過活化的多孔性或粉狀固體吸附劑。當待分離的混合物溶液流過吸附柱時,各種成分同時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當洗脫劑流下時,由於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往下洗脫的速度也不同,於是形成了不同層次,即溶質在柱中自上而下按對吸附劑的親和力大小分別形成若干色帶,再用溶劑洗脫時,已經分開的溶質可以從柱上分別洗出收集;或將柱吸乾,擠出後按色帶分割開,再用溶劑將各色帶中的溶質萃取出來。
圓柱層析法(column chromatography)將色譜填料裝填在色譜柱管內作固定相的色譜方法。根據色譜柱的尺寸、結構和製作方法的不同,又可分為填充柱色譜和毛細管柱色譜。
智慧型手機掃瞄行動條碼【QR Code】
翻滾海藻
海藻,又被稱為海中蔬菜。在早期,海藻是漁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老一輩漁民對哪個季節有什麼海藻可以採集,幾乎都如數家珍。
台灣因為的地理上獨特的條件,海藻的多樣性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目前已知的藻類就有526種。其中東北角位處黑潮與中國沿岸冷流的交匯,有海蝕平台地形、大小不一的潮池與溝渠,海藻種類非常繁盛。
黃淑芳是台灣少數研究海藻分類的博士,在海藻世界裡鑽研30年,東北角的海灣是她最喜歡的秘密花園。在潛水教練協助下,一株又一株奇異的海底花朵得以浮出海面,被鑑別認識。
認識這麼多海藻有何用途?原來,海藻是海洋生態的基礎,它不但提供基本的食物,也是海洋生物棲息產卵交配的地方,而藻類的變化更是海洋生態變化的重要指標。
除了是海洋生態的基礎生產者,藻類也在人類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東北角最重要的食用海藻-石花菜,在四、五十年就曾經外銷日本,是當地居民重要的收入來源。如今石花菜不再外銷,每年春夏,東北角還是可以見到曬石花的場景,做成夏天最受歡迎的消暑飲料。
近年來漁業漸漸沒落,和平島居民想尋找新的出路,海藻產業成為媽媽們第一個想到的方向。在黃淑芳博士協助下,和平島與八斗子居民,十年前開始做藻類調查,認識海藻資源,也開始發展在地的海藻產業。
和平島的海藻水餃,在媽媽們經營下漸漸闖出了名號,但隨著海岸的污染與破壞,藻類也有生態危機。在南台灣,部分藻類也有減少的趨勢,海木耳是小琉球居民最喜歡食用的海藻,由於過度採集等原因,野外越來越稀少,水產試驗所研究員蘇慧美在居民要求下,開始在養殖池裡培養海木耳。
海藻生長需要氮跟磷等營養鹽,這些營養鹽常常存在魚塭的養殖廢水中。根據研究,養殖魚塭投入的飼料中,真正被魚類吸收的營養鹽只有1/3到1/2,其他都排放到河川或海洋中,造成優養化。將養魚的廢水回收來養藻類,是世界養殖大國正在推廣的模式。
引進比較符合生態的「多營養階層」養殖觀念,將養魚廢水回收養殖海木耳,如此一來,魚塭不用一直抽水、排水,池水可以不斷循環利用,藻類也可以吸收營養鹽不斷生長。東港水試所養殖的海木耳生長快速,每星期都可以採收,是東港附近餐廳很受歡迎的菜色。但蘇慧美最大的希望,是藉由多層次有機養殖,減少環境負荷。
屏東縣是養豬產業重鎮,每年養豬產值高達100億,但排放出來的廢水,卻也是河川優養化的元兇。蘇慧美與養豬業者合作,在海水中加入20%處理過的養豬廢水,培養一種可以提煉生質柴油的微藻-擬球藻。
蘇慧美實驗發現,這些微藻可以將養豬廢水中的氮磷完全吸收,一公噸的水可以節省100多塊的肥料成本。但由於微藻蒐集與萃取成本太高,目前還只停留在實驗階段。另外要提煉生質柴油目前仍面臨產業化瓶頸,無法真正量產。
因為氣候暖化、海岸破壞等因素,近年來有些藻類泛濫成災,有些藻類卻急速消失。當我們在尋找海藻的各種利用方式時,其實保護海岸環境,才是創造藻類新價值的根本。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 陳志昌 張光宗 鄭嘉明
剪輯 鄭嘉明